完本小说网

完本小说网>人言不足恤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纷乱(第2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纷乱(第2页)

紧挨司隶的颖川和原陈国现为淮阳郡的陈侯刘焉又是一个皇亲,这人好像开始在并州,本已打通关节要去益州,似乎看来他也看出中原的不平静,想找个安生地方呆,却赶上我把董卓诓进蜀地,这事自然只能作罢,不知此人是否记恨我,不过当场,他似乎面无表情,只管谢恩。

剩下的汝南、砀郡(原梁国)、泗水郡(原沛国)则是另一位大将皇甫嵩的郑公国了。他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有些老了,目光也有些疲劳,少了很多以前见面的感觉。

整个交州则给了另一个刘氏皇亲,这次分封刘氏之人之多大多是因为当初这干刘氏之人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那时带兵前来最是踊跃。老实说,这干人虽不善于天子,但决计不会想让大汉覆倾,否则自己也没了依靠和地位。但这帮人也不能太多,实力也不能太强,否则联手要皇位也是令人头疼的。

就这样完了,没有我的地,我也没想要。

这就是政治。

皇上觉得得给我一些,但是我真的不需要。

我固辞不受公爵之衔,这是我提出,和老师他们一起商量好的,因我所为,我也确实不好称公。父亲也自请降了一阶,因为本来这郡王便是因为我之故,我推了,父亲便也推了。既然父亲都推了,我也就再不操心这些事情了。反正父亲只有我这个御赐的儿子,终究到最后我便承父亲的位就是了,赵公,听起来还不错。而且我又不叹着一口,我感觉得出来,我还没有完全被这里同化。

当今天下,辅政三卿把司隶围护大半,剩下的还由刘氏宗亲围拢,凡有实力的都互相掐着对方脖子,或者有些无关紧要地人垫在中间以作缓冲之用,我在司隶掌着兵权。最重要的,死死包住董卓的还都是站在我们这样一个“同盟”内部的,便不怕谁勾搭董卓为乱。这就是政治。

待得后来听完老师的割地朝圣,我便明白,他们三位长者是有分工的:父亲在并州却能主北方全境,他只要一动,便能惹得鲜卑动,则北境各诸侯皆受弹压。孟德兄则似乎是一个随时可能用兵出击之人;可震慑东部各藩;而老师则背巴山而立,掌长江水道之上,水军顺江而能下,平江东各地之乱方便至极。这就是政治。

不过,我却更关心着我们如此的后果,所幸鲜卑人还是不够强大,而且各自为战,如果真有一个和我大汉强大相比的国家在我等旁侧,我们这般会不会是亡国之路。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当没有大的外患时,这种内乱就是最可怕的。当整件事情定了下来后,我便下定决心不再考虑任何错误,坚定地执行它。所以开始考虑的时候,我就没有考虑自己的封地,而他们也觉得一直留一个人在司隶是比较好的,而我显然是三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最适合人选。这就是政治。

后来我感觉,这种同盟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其结构,我就是中间接头,如果他们之间有缝隙,哪怕再小,我都会知道的。这就是政治!

我想我开始深入体会政治了,这几十天,我感觉像几十年,可回过头来看,却依然是一晃而过。这就是政治!

我在平城街那里有了间寓所,上加骠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以后我就要负责整个司隶的安全。上掌十六军,分内外,我掌外八军之虎符。看来我当这种职位,比较让大家放心。我写信让陈哥把自己的家帮忙搬过来。荐了田缄、宋、鄂焕等人做了我的掾属从事,而原来的种种人等都随董重走了。有一天我鼓着勇气和父亲提到了波才和韩暹,父亲沉思了好久,让我小心,不过他也说,这种人能用还是用,毕竟天下的能人贤士十几年前都被杀得差不多了,他也觉得不忍了。

就这样,我习以为常,驾轻就熟地开自己的府,治那些天知道是什么的事,维持着这个近天边的秩序。这就是政治,我已经时时触摸到它的存在了。

可以作为凭证的是,听我父亲最多的一句话:“这件事不要管了。”

我能体会到其中一些事情,所以我乐得清闲,抽了空给我的南蛮王兄弟写信,让他过来朝拜一下,在现在这种四方蛮夷不太搭理我大汉的时候,他来终究能让皇上开心点,也能让我添一件功劳,兄弟也能得到利益。平日还带着兄弟们出去到老师的地界里打了些猎。

老师也就把那苑子交给我打理,分封后没几日,他便走了。在老师走之前,其他的诸侯也都走了。我很有礼貌,所有人我几乎派人都送了,有些还是我自己去送的。甚至包括袁术,我本不想去,但老师逼着我去,他也识趣没有过多烦扰我,我便让他活着出司隶了。

不过我几乎不能随意入宫了,我很想当面感谢我曾经的义父母,但是现在我已经没有往日的那份自由洒脱了。

老师走时,对我说了句没头脑的话:“你要努力啊!”我点点头,谦恭地说:“当然。”老师却有些奇怪,叹口气,摇摇头,微笑着说了句傻小子,便走了。

孟德兄更是奇怪,他也是这般说了一句,我则忍不住问了出来,孟德兄也是很奇怪,最后摇摇头,笑着,慢慢大声起来,最后用手指指着我,差点岔气:“哈哈,你若无后,以后赵国谁来打理啊!”说完大笑而走。

他们走了,只我和父亲两个人在,后来母亲也来了。子圣子涉也走了,子圣去了赵国帮父亲的手,子涉则回荆州——老师的楚。

等他们都走了,父亲忽然在上朝前对我说:“小子,快点给我弄个孙子。”这就不是政治了,这是一种能让人心暖的声音。幸好,还有能让我笑,能让我有些期盼的东西。

皇上还给出了辅政四卿入朝主理朝政的座次。

前三年,由父亲入朝为卿辅政。卿者,庆也,庆之有所赖也,对此,我相信父亲当之无愧。而九年后,就是我,那时,我会领益州,那时,我二十七岁。

母亲从上阖带着全家迁了过来,我的那些舅舅姨姨则都去了赵。父亲让张辽,子圣支起了现时的赵国朝廷。但说到储君时,他就看着我叹气。然后大声责怪我为什么结婚这么久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并有怀疑我出工不出力的意思,这令我无可奈何。不过他确实很盼望我赶紧有个儿子,然后让我的儿子先去当个储君丢在监国的位置上。我自然有好气没好气地说:“他能监国么?这么大放在中间,对小孩子不太残忍了。”“只是个场面问题,傻小子,反正他听不懂。”

我三餐都在父亲的官邸吃饭,这是父亲和母亲的命令。也正因为在一起吃饭所以能一眼发现姐姐还在席上,并没有嫁出去。问为什么,姐姐却有些没精打采地说得等大聘到来。我觉得有问题,问了父亲,父亲才告诉我,孟德兄其实已经有了妻儿,但是还是会娶姐姐,而且姐姐去,应该是会被册立正室。这事,我不好去安慰姐姐,因为我也有两个妻子。

我的那个小妹妹绝对是小恶霸,每日都要缠着我,不是要我带她去骑马玩,要么就是到处胡闹,鉴于此人身份,还真没什么人敢惹她。也就是这样,父亲更愿意我带着她。可带着这个跟屁虫,我和兄弟们玩得就没法尽兴了。

八月中,我家还没有搬过来,父亲便叫我陪母亲回去祭扫,据说母亲每月望时都会去祭扫上阖那里的祖坟。我正打算摆脱我可怕的小妹,没有任何回绝,收拾整齐,便去了。

到那里,说是无聊,但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年年都来。我也见到恩公申公呈的墓,趁母亲不在的时候我还去祭拜了一番。母亲主要祭拜她的姐姐,和一个“上阖郡公世子申公赦”的小小的坟。他是父母真正的儿子,早夭。很可怜,看着他小小的坟,想着若是十八年前我死了,也就这么大点土包,说不定还没有,于是这十八年世间什么好的都看不到了,也不知道,看来我还是挺幸运的。

不过和他们在一起,我还是感觉有些歉疚感,他们似乎从我一进这个家,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而对他们,我还蒙骗了自己的身世。

八月最后几天,还算暖的日子,南蛮王孟节亲自驾到,带着贡品觐见皇上,我和他自然很是欢喜地捶胸搂背。我们没谈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只聊聊各自情况。那几日我们一直再一起,好好疯了一阵,很是舒服,有种解脱的感觉。

皇上赐了他“天南王印”的金印,继续统西南之地,还赏赐了很多东西。皇上很高兴,我却总觉得是面子上很过得去。孟节也觉得很高兴,主要是收益很大,而且有了靠山,这也是政治。不过他对我还是不错,这个应该算是友情。我则建议皇上派一两个经学博士给他,帮他释疑,治国之用。皇上准奏,最后还连带赏了我。

过了几天,我送走了我的兄弟。一切便又和往常一样了。

转眼,绿叶中的蝉鸣没了,只有一些经冻的鸟还在声嘶力竭地在枯树衰草中挣扎着叫。原以为,等五年我领天下之军剿平董卓,并领益州,九年,我当值主朝政,便就这样过了。十二年,我三十后就再回到益州。凡九年再到我,十二年而再回,这一生就这样过了。

但事情总不会这样平淡,否则便没了故事可谈。眨眼便到深秋,那年九月,我的家眷全搬到洛阳,除了那几个小的说得上学,托给了师父家;银铃也从移交完的吴郡过来了的时候。正是天下普查户籍完毕,事情忽然繁忙,那日我正和父亲如何嘉奖一个办事得力的叫张迁(史实人物)的县令的时候。

当时,我和银铃郭佩都没有好好在一起呆过一天,张迁后来如何我亦不得而知。

因为,忽然交州来报,蛮夷大乱,越侯已为匪乱所戮。

于是一切都不再平淡。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天下能去平定这等祸事的适合人选,只有我一个人了。这不是我的看法,而是皇上父亲以及众臣的一致意见。

但是,我不能从司隶带走一个军,皇上拨给了我粮草饷银,让我从非司隶的其他州征召。于是,我提前五年成了诸侯,享五军,加越侯,免三年之贡赋。

于是事情很快变的有意思而真正紧张起来。我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和银铃学的,鄂焕和他的一些族人被我派了过去,南蛮人虽然和这些骆越人不太一样,但是终究是有些亲近的,让他们去探听情况,显然是第一步我需要做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这个道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现代封神榜  道途为魔  末世之女鬼伴身旁  啊,谁家主神被炮灰吃的死死的?  重生偏执九千岁的小撩精  皇姑  血狱辛亥  文穿之灭神记  三坟  桃源驭兽记  王妃凶猛  玫瑰骑士  戏妖  末世之炮灰的重生  我能体验诸天万界  末世之实在不想死  韩娱之Tell You  [综]母亲的责任  重生之快活  我和女神的荒岛余生秦轩米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